概述:水泥行业传统旺季“金九银十”到来,但整体行情将会呈现“震荡修复、中枢上移但高度有限”的特征。在供给收缩与政策托底的双重支撑下,水泥价格会出现阶段性反弹,但因房地产深度调整、基建资金约束及产能过剩的压力,决定了本轮修复难以复制历史高点,呈现“弱复苏”格局。
一、水泥行情修复但区域分化与结构性特征凸显
水泥价格行情迎来一波修复。8月份全国水泥价格从333元/吨反弹至341元/吨,后因市场需求支撑不足,水泥价格回落至335元/吨,而9月第一周市场需求开始回暖,水泥出库量环比提升0.68%,且贵州、广东、福建、山东、京津冀等多地通知上调水泥价格,因此“金九银十”期间水泥行情将会迎来一波集中修复。
区域之间结构性特征凸显。东北地区因供需失衡与市场竞争导致水泥价格先涨后跌。京津冀因环保管控致石灰石供应紧张、成本承压,天气转好施工恢复需求支撑,叠加错峰停窑供应收紧等因素推动水泥涨价小幅上涨。南方福建、广东、贵州、重庆、四川、湖北、湖南等地在错峰生产力度加大的情况下,9月份水泥价格迎来小幅反弹。
二、水泥供给收缩与政策托底的阶段性发力
错峰生产常态化与行业反内卷自律。2025年水泥行业将错峰生产从“季节性调控”升级为“全年常态化管理”,窑线运转率维持60%-65%,核心区域停窑力度超预期。长三角、珠三角等产能集中区域签订“限产保价”协议,9月停窑天数增加至25天/月,较2024年同期多5天,直接减少供给约15%。其次龙头企业带头“控量挺价”,中小产能退出加速,缓解局部过剩压力。
稳需求预期与基建资金边际改善。房建方面,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.25%、存量项目融资支持等政策释放积极信号,推动8-9月商品房成交同比回升3%,间接带动竣工端水泥需求。基建方面,1-8月专项债发行额同比+15%,超长期国债向交通、市政领域倾斜,长三角、珠三角基建项目开工率提升至80%以上,支撑局部需求释放。
煤炭价格下行释放行业利润空间。截至9月初动力煤价格同比下降13%,带动水泥吨成本降低约20元。尽管需求疲软制约价格涨幅,但成本红利仍推动行业吨毛利从上半年的30元回升至40-50元,支撑企业挺价意愿。
?
三、水泥需求内生动力不足与长期压力未解
房地产前端指标拖累需求总量。尽管“保交楼”政策推动竣工端边际改善,但新开工面积、、开发投资等前端指标仍处深度负增长区间,2025年房地产用水泥需求预计下降6%-9%,占总需求比重从35%降至30%以下,成为压制行情高度的核心因素。
基建量增质弱制约实物工作量。一方面专项债与超长期国债发行提速,但资金向施工端传导效率低。其次地方化债压力下,项目资金实际到位率仅65%,部分基建项目“开工即停工”。另外基建投资向“轻资产”领域倾斜,传统“水泥密集型”项目投资增速放缓至2.3%,对需求拉动减弱。
水泥供给收缩空间已接近极限。全国水泥产能利用率仍低于70%,错峰生产已将窑线运转率压降至60%左右,进一步收缩空间有限。预计10月中旬错峰生产力度减弱,全国熟料库容率将回升,高库存背景下,企业难以通过持续停窑推动价格突破前期高点。
?
四、短期修复依赖供给收缩,长期高度受制于需求复苏 2025年“金九银十”水泥行情的“中枢上移但高度有限”,本质是供给收缩主导的阶段性反弹与需求内生动力不足的博弈结果。尽管错峰生产与政策预期支撑价格中枢上移,但房地产深度调整、基建资金约束及产能过剩压力,决定了本轮修复难以复制2021年“强旺季”行情,呈现“弱复苏”特征。